三個寶貝﹕
你們聽說過「數碼原居民」(digital natives)嗎?
這是Digital Natives書中提出的概念,出生在數碼世紀的新世代(就是你們),自出娘胎,身邊圍繞電腦、手機、MP3,打電腦比講母語更自然。行萬里路的探索由打萬次鍵的瀏覽代勞,人與人的交流變成電腦與電腦的交接,你們塑造社會新面貌,老爸老媽的舊世界將變成你們的新世界。
Facebook朋友識多少?
你們交朋友的步驟,對我是不可思議的過程。
見面、握手、問好這些繁文縟節,已經一概取消,所有工作由 Facebook一力承擔,你們要做的,就是收到交友邀請時,考慮要不要add他,或者有多快add他。至於那人到底曾否見面,他聲稱認識的共同朋友與你是否熟絡,則完全不必考慮。
在數碼科技上,你們是我的學長。就說Facebook吧,你們小小年紀已經有近百個朋友,網頁上密密麻麻的照片,燕瘦環肥紛陳,到底哪個見過面、哪個素未謀面,料你們也搞不清。
朋友畢竟是有血有肉的人,見過面、談過話,才叫「認識」。光憑一張網上圖片,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都沒有鮮明記憶,那叫「筆友」,不叫「朋友」。且,你能肯定你的朋友是真朋友嗎?
假貨「朋友」冒名邀請
最近,我在Facebook收到一位新聞界江湖泰斗梁先生的留言,希望add我為朋友。
我左思右想,覺得甚為奇怪,梁先生日理萬機,實在不像有空網上交友的人。點擊梁先生的Facebook查看,相片、履歷俱全,過去工作事蹟也說得十分準確。可是,我性格多疑,仍然不信他喜歡玩Facebook,遂向他發一個電郵,言明事件,再將Facebook的連結也附給他。
嘿嘿,你道下文如何?梁先生回覆說他從來不玩Facebook。那個 Facebook「梁先生」是假貨!
再說一個年輕些的故事。
一個女生收到朋友Facebook的交友邀請,兩人早是舊識,女生問 ﹕「我不是半年前已經add了你嗎?」
朋友回覆﹕「現在這個才是我的Facebook戶口,我半年前還沒有開戶口呢!」
私語照片全泄
追查之下,女生較早時add的「朋友」,Facebook上照片、生平資料俱全,朋友名單中有23人是共同朋友。最後,用老套方法打電話、見面求證,證實第二個朋友是真貨,換句話說,一早add的竟然是騙子。幾個月間,多少朋友間的私語、照片,都被那不明底細的人看了,說不定已盜用了。
女生大惑不解,說道﹕「可是,我看過那照片,的確是她!」
孩子,這就是網絡不能盡信之處。人的弱點在眼睛,總以為看到的就是真的,但照片可以被盜用,朋友也會被騙,拿覑23個被騙的朋友,再四出騙人——朋友照片比真命天子還多的人,才是假得不能再假的假貨。網上本無朋,Facebook亦非友,小心,小心。
別把「真我」放上網
話雖如此,我還是感謝你們幾位「數碼原居民」。
沒有你們的盛情,不會讓上至七十歲的外婆,下至三歲半的小寶,都開了自己的Facebook戶口。沒有你們的熱切,我不知道網上原來有如斯密集的遊戲、交友平台。沒有你們的沉迷,我不會真切感受到網絡社交平台的影響力。
過去多少年,傳媒人一直說「新媒體」的威脅,這個新媒體終於在你們身上發揚光大,成為集資訊、娛樂、評論、通訊大成的東西。問題是,你不知道到底那些資訊有多「假」。
另一方面,別把「真我」放上網。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言,不要把自己做的「傻事」、「蠢事」放上網,在Youtube時代,這些東西永遠留在網上,絕對收不回來,在你交男朋友、失戀後再交新歡、找工作時,終有一天被人翻舊帳。
共勉之。
你們的Facebook同學
文﹕張宏艷
資料來源:明報
反思:你會如何教導孩子,讓孩子以正面的態度使用互聯網 / 電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