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加坡】幼兒獲派卡片 「監督」父母行善-你同意嗎?

(新加坡)女兒蕭宣還在襁褓中時,職總優兒學府屬下的托兒所幼樂園教育發展資深經理蘇秀雲在和她說話時,就用“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在耳濡目染下,現在已經2歲的女兒和人說話時也溫文有禮。

兒童都是通過模仿父母與其他成人學習待人處事,所以父母的不良行為會成為幼兒的負面教材,與幼兒園老師所灌輸的觀念發生衝突。


你最不想回答的問題是什麼?

新加坡行善理事會有鑒於此,週一(7月27日)推出Kindness@Home配套,鼓勵父母在家中開始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這個配套也包括一組卡片,讓孩子「監督」父母的行為舉止。
8795450.jpg


這些3到6歲的兒童將獲得一套5張卡片,每張卡片都分3部份,第一和第二個部份讓兒童檢討自己是否每天在家中和幼兒園裡都是個樂於助人的孩子。


第3部份則監督父母是否也為他人著想,包括注意父母有沒有和鄰居打招呼、在外用餐後有沒有把碗碟放到回收處、是否有將塑料瓶再循環等。父母則應定期查看卡片並簽名。

出席配套推介會的貿工部兼新聞、通訊及藝術部政務次長陳振泉認為,當父母作出不良行為或說出不雅字眼後,經孩子指正,父母會有所覺悟並改之。


資料來源:星洲日報﹝28.7.2009﹞
坦白說,我不覺得是好方法。

或許新加坡甚麼都喜歡用「監督」的方法,連孩子及父母的關係也不放過了。
父母的壓力己經很大,由還未成熟的孩子「監督」成年人,可能會產生許多後遺症。
我希望負責人自己先做,才教別人去做。

沒有錯,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榜樣。但我們不做不良的行為,
不是因為要做給孩子看,而事實上我們任何時間都要有好行為,
否則我們會教了孩子虛偽:
一、我們要自己反思努力,而不是靠別人監督。
二、我們要學習互相接納,互相勉勵,而不是互相監督。

家庭是愛、原諒、接納的地方,在愛的力量下不斷進步。

比較可行的方法,是用「讚賞」卡片,當父母及孩子
做了甚麼好人好事,就可以送給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