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特其後又出版了《孩子如何學習》(How Children Learn),讀他的著作,我總能跨越時空,讀到他對孩子的大愛,以及他對學校教育有力的批判。整個六十年代,他積極參與美國的學校改革,但他逐漸意識到,問題不在於把「壞學校」改革成「好學校」,更在於學校教育(schooling)的根本設計,以及伴隨而來對教育的看法,如何壓制了孩子學習的本性,讓他們成為制度眼中的失敗者。一九七一年,當伊利奇(Ivan Illich)出版了觀點激烈的《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chool)後,霍特認同他的大理念,並投身到推動在家學習(home schooling)的運動,可以說,他等不及學校完善自身的問題了,孩子的教育,還是由家庭開始吧。
學校是當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龐大建制了,廢除學校是改革家的理想,在務實的角度看,卻是難有成果的奢望。霍特後期寫了一本叫《周一做什麼》(What do I do Monday?)的書,專門給老師建議,如何在諸般制肘下,做多一點,做好一點,以個人的創見和信念,改變學校文化,幫助孩子真正學會學習。看着眼前十歲不到的孩子,對老師的喜好習慣如此深信不疑,霍特那堪比愚公的心意,適時給了我戰勝噩夢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