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互動教學、活動教學兩者分別?
[打印本頁]
作者:
s0902146
時間:
2009-9-12 16:48
標題:
互動教學、活動教學兩者分別?
小女今年9月便要填報小一入學表格,我現在正努力為她選一所適合她性恪的一所學校
小女(04年12月出世)性格活潑好動,個性很男仔,如果是她喜愛課目才會集中注意力上堂,成績都算唔錯,傳統的學校一定不適合她,因她不會坐定定的,以下兩間學校也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1) 現有以下問題,請教兩者的分別:
-
華德
(
上午校
)
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
學習評估:
多元學習評估
,又是什麼?
華德
(
下午校
)
教學模式
-
活
動教學
教學規劃:其中的
PLPR/W
、
數學課程調適、跨學科主題學習
,即又是什麼內容?
2)小一表格 (丙部:申請小學名稱)
華德學校下午校將於2010年遷往新校舍更改名為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如果小女選這所學校到時已經是全日授課,我填小一申請表時應該填那個名字呢?授課時間填下午或是全日?
3) 小一表格(丙部:乙項) 自行計分
我只有
首名出生子女 5分
適齡兒童 10
分,合共15分
,但是在表格內
是不是不用填寫
適齡兒童
那10分呢?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13 11:43
1) 老實說,「互動教學」和「活動教學」,就定義來說,我看不到有很大分別。在活動中學習時,透過接觸不同的東西或與其他人溝通來學習,不就是在互動學習嗎?建議在學校舉辦開放日時,看看老師在教學時,實際上會做什麼吧。
多元學習評估,意即除了評估一般的學術科目外,學校還會比較著重其他智能的能力評估 (如音樂、體育、視覺藝術那一類)。
PLPR/W,即 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 – Reading / Writing,是一些校本的英文閱讀 / 寫作計劃。
數學課程調適,就是學校照顧學生在數學學習差異的策略。
跨學科主題學習,顧名思意,就是老師們在同一個教學活動主題裡,會同時在不同科目,教授不同的學術內容。例如,以東亞運動會為主題,中文科老師可能會請同學寫下對東亞運動的感想;英文科老師可能會介紹不同運動的英文名稱;體育科老師可能會教同學運動會常見的比賽項目等。
以上那些校政,在每所學校的實際運作上也有不同。所以,還是之前那一句,到學校問一問老師實際上如何運作,會比較好一點。
2) 請按2010年度,教育局公佈的最新資料填寫。
3) 如果表格上沒有特別標明,教育局又沒有特別公佈的話,還是填上比較穩妥。
作者:
s0902146
時間:
2009-9-13 16:52
謝謝您的詳盡的解答!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13 22:55
以下是PLPR-W計劃中推薦的小一、小二學生英文書目, 建議家長和小朋友一同閱讀(並且盡最大努力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http://www.cpswts.edu.hk/PLPR_W/index.htm
Dr. Wu
作者:
jacklyn
時間:
2009-9-14 13:28
不明白等 3 點:
3) 如果表格上沒有特別標明,教育局又沒有特別公佈的話,還是填上比較穩妥。
但是表格上是沒有比你填適齡兒童 那10分的,我都想填,但請告訴我填那裹????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14 14:51
詢問過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的同事。原來「適齡兒童」的計分法,是在您小朋友拿到申請表時,本身已經暗示(imply)了您的小朋友是「適齡兒童」。所以,只要您拿到小一入學申請表,那十分差不多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也不用特別在申請表格上註明。
歡迎光臨 家長同學會 (http://eparent.school.hk/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0.0